近日有消息流出,中央將以土地租賃方式將橫琴租給澳門特區政府,特區政府將獲得橫琴管治權。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具體進程「係有好消息」,但強調仍需待中央公佈。他現時不便透露有關消息,「呢個一定要聽中央的,因為係中央政策」。
在討論是否如消息指,將橫琴以租賃方式給澳門管理之前,大家先要了解橫琴過去的發展, 以了解本次轉變的原因。
橫琴 發展
自2011中央賦予橫琴“比經濟特區更特殊”的優惠政策之後,十年間,橫琴先後重點發展多個不同產業,包括旅遊產業、商務服務產業、金融服務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中醫保健產業、科教研發產業、高新科技產業、廣告創意產業、青年創業產業等等, 幾乎包羅萬象。
而經過十年重點發展之後,成績「有目共睹」,結果發展了完全沒有提及的「房地產業」。
有去過橫琴的朋友也會發現,橫琴實際居住人口十分冷清,日常流動消費人口近乎零,大部分發展好的商場項目都係管理員多過客人。
平日橫琴最多人的地方除長隆,便是各政府部門的辦事處,但大多都不是在辦理橫琴事務,這批市民均是由珠海市區過來的,因為到國內政府部門辦理業務均需要取籌預約,市區部門因為用戶人數多,預約期長,部份人貪快,所以選擇到清閒橫琴辦事處辦理市區政務。這邊的部門目前最大的作用是為珠海市區各政府部門減壓。
繼續維持這個趨勢走下去,橫琴很快會登上中國鬼城榜。但作為廣東三大自貿區之一的橫琴怎可以上榜呢?!所以中央目前要來個「陣前易帥」。但問題是目前的橫琴不是一片荒地,不像是澳門大學校園可以劃出來,讓澳門由零開始建設。
澳門人 拓起 橫琴
之前專欄《橫琴會否KO澳門樓市?》都分析過,橫琴目前的樓價及租金根本不可能吸引到國內人遷入居住,地區無人又何談發展?所以新政策的眼光應放在澳門人身上。
目前橫琴已有大量按國內法規建的建築及公共設施,即使澳門可以對這此照單全收,但那些工商民用物業的產權如何處理?而且很多業主均是內地人,是否他們回家要申請簽證?
綜合這些問題,相信將橫琴像澳門大學校區一樣批租給澳門不太可行。應該是批租某些不涉及民生的地區讓其發展指定產業,從而引入一批該產業的澳門人在此居住,政策目標應該是想透過從澳門引入一批常住人口,從而帶動週邊商圈經濟。
橫琴 出路
筆者認為如果要帶動橫琴經濟,其實非常之簡單,不用搞這甚多政策,也不用「陣前易帥」,直接將澳門單牌車的限制取消掉,讓澳門人、車、貨自由出入橫琴,車到自然人到,必有一大批澳門人遷居橫琴。
這也令橫琴相對珠海及澳門產生明顯的差異化,產生獨有特色。周邊的內地居民可為橫琴提供大量勞動力,沒有配額限制。因橫琴仍屬於珠海,國內的消費者也可以自由出入橫琴享受來自澳門的國際產品,刺激消費。
事實上,澳門人的意向2013年已展示過,當年市民憧憬可以駕車自由出入橫琴,而爆買橫琴樓花,令一片荒地橫琴,其樓價由珠海榜尾一躍而上到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