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ial Advisory, Corporate Tax Planning or Optimization

你係唔係「中國稅務居民」?(有片)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簡稱《新稅法》於2018年08月31日正式修訂,條文指任何人於中國內地有住所的,即屬「稅務居民」;即使沒有住所,而在納稅年度於中國內地居住滿183日,亦會被定義為「稅務居民」,成為中國稅務居民會被中國徵收「全球稅」,全球稅即就個人不論於中國境內或境外的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收益,包括工資、做生意賺取的金錢、存款利息、股息、出租、出售物業,以至偶然所得等繳納個人所得稅。有關資訊,在早前文章《大灣區系列 中國稅務居民》已有說明。

政策2019年元旦起實施年多以來一直未見執行,至個多月前中國稅局終於向部份在港澳工作的港漂、澳漂「亮劍」。據報道,有國營企業的香港分部,近日通知其中國大陸籍的員工申報2019年收入,同時亦有在澳門工作的中國大陸籍人員被告知,即時起要向中國繳交個人所得稅。

中國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達到45%,為香港的3倍。香港一家中資國有科技公司的資深主管向媒體表示,他六月接到了來自中國政府機關的通知,要求他和他的團隊申報所得稅。對他來說,這筆稅項為24萬元人民幣(約27萬港元)。

在《新稅法》下,港澳居民若一個納稅年度在內地居留滿183日,則除了內地的收入需要納稅之外,全球的其他收入都要被徵收稅款。 2018年中旬,有份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指,內地與香港之間會有特別安排,港澳同胞有五年寬限期,即於2024年01月01日起,符合「中國稅務居民」資格的港澳居民需要按中國稅率繳納全球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定義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係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即在中國境內定居,退休養老或在到大灣區發展,落地生根的港澳居民,很大機會被視為「有住所」,不論有沒置業或是否超過183日,於五年寬限期過後便會被徵「全球稅」。

說到這裡,到底中國如何徵收「全球稅」?國際間有一套《共同申報準則》(CRS),目前全球有106個國家和地區,確認了根據該準則實施自動交換資訊的意向,而中國大陸、香港、澳門都包括其中。 CRS目的是通過公約的簽訂,讓締約國之間可以互相交換和披露對方國家稅收居民在本國的經濟財產狀況,以此提高全球稅收的透明度,於不同國家之間帳戶財務資訊交換,打擊偷稅、漏稅的行為。因此,即使你沒有主動申報,中國亦可以了解你的境外收入。

最後,雖然今天港澳人在國內投資住宅未必視為「有住所」,但如果有一天中國稅務局貫徹習主席「樓是用來住的」的思想時,你有樓,則視你為「有住所」,你可能忽然進身「中國稅務居民」之列,記緊留意政策變化。如閣下喜歡投資大灣區,又怕被誤當為「有住所」,不妨考慮大灣區的商舖或車位物業,這既滿足了投資大灣區的需求,而且怎也不會被視為有住所的。

Recent posts

澳門日報

澳門日報:疫下車位價回落兩成短期難看漲

疫情三年,澳門經濟受重創,物業市場預期由上升轉為下跌,住宅、商舖、寫字樓、工廈價格普遍下滑,車位更明顯。車位皇總經理陳力旗表示,疫情使居民收入減少,投資信心低迷,車位價格下跌約20%,租金下調約10%。政策限制和市場氛圍的影響下,短期內車位難以上漲。陳力旗指出,車位價格平均下跌約17%,租金下調約10%。雖然美國加息使利息支出增加,但車位售價在百萬元以內,負擔不重,加息對用家和投資者的影響有限。政府放寬樓市調控措施對車位價格回升無即時影響,希望政府根據情況檢視十年前的調控措施。

Read More »
澳門 最後一里 還是最後一程

「最後一里」還是「最後一程」?

疫情至今,澳門經濟因封關政策被重挫,目前大部份人仍抱著「最後一里」的心態,等待疫情完結,只要通關便可再度風光,但完全忽略了近年賭業的巨變,再等可能「最後一里」是「最後一程」!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