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公交令車主放棄車輛,從而減少路面車輛數目,令整體交通改善,此乃政府倡導多年的方針,看很有道理,但推行多年未見成效,似乎邏輯出了問題。
筆者嘗試分析,要令車主放棄用車,先要掌握其用車心態,個人使用車輛分電單車及私家車兩類,而兩者在心態上有很大區別,電單車主考慮實用,私家車主追求享受。政府多年來推行優化公交、增加用車成本、泊車路外化、加強違泊執法等措施。觀其結果,只有電單車數目有反應地不斷下降,而私家車數量雖有升降,但其受經濟影響多於政策。究其原因,電單車主對成本上升反應較大,較容易放棄駕車,轉用公交,私家車則不然,而實際佔用行車空間的是私家車,非電單車,故長遠看未見得能改善整體交通。
總括來說,期望目前政策令私家車主轉投公交已不太可能,私家車輛與公質素並非因果關係,車主用車與否考慮個人經濟能力。目前政策只對電單車有效,優化公交加上用車成本增加,會令電單輛減少,但不會令佔用路面的私家車減少,欲改善交通需另想方法減少私家車數量或整頓路網增加容量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