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考慮購買車位,咨詢筆者意見,因情況特別,故分享個案。友人家住筷子基,本身已有一車位自用,現準備多添一車供太太代步,考慮購買車位。澳門人都知道,在過去兩年本澳先後受兩場強颱風侵襲,出現海水倒灌,多處低窪地區變成澤國,筷子基便是其一,故須留意。
繼「天鴿」後,政府於2018年應對「山竹」明顯改善,未損人命,但仍然嚴重水浸。兩年過去,政府的措施旨在避免人命傷亡,未見治本的方案,當再出現海水倒灌,水浸會繼續發生。一次是意外,兩次是巧合,正所謂「事不過三」,如今年又再海水倒灌,水浸有如風土病,該地區會被標籤為「水浸區」,其物業價值將受打擊,情況如下環街一帶物業。
友人的住宅、車位及車輛全在同一處,而該區又有此隱憂,有如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快破的籃子內,隨時全軍覆沒。筆者建議既租又買,租用自己大廈車位,同時在沒水浸史的鄰區購買車位出租,以租金收入抵銷自用車位支出。在投資角度,此法較為明智,在沒水浸的情況下,兩區車位升幅相約;而萬一又水浸,「水浸區」車位價值會下調,此消彼長,鄰區車位則被需求擠壓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