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2018年尾聲,簡單總結車位市場的變化。本年整個市場繼續在早年投下的各項「辣招」中渡過,買賣量保持低位,每月平均約二百宗車位交易。租賃市場則受2017年天鴿風災的後遺症影響,年初報銷車輛增,令租賃減少,至年中後期租賃市場逐漸回復,但租金受新法的副作用影響,升幅受阻。
本年市場看似平靜,但發生的事情實在不少,打頭炮的是上年通過的新租務法實施,年初大批業主為趕及實施前簽約,短期出現很多零加租的現象,結果齊齊墮入鎖租三年陷,將阻礙數年的租金上升。二月違泊罰則提升,變相針對電單車違泊,令各區電單車位增加,租售價急升。七月中美貿易戰展開,影響環球市場氣氛,股市下挫,樓市下調,車位則反應性地橫行。十月港珠澳大橋通車,市場氣氛良好,但未見實質帶動本澳經濟,反見取道本澳遊橋訪港的一日鮮旅客大增。
數字上,整年私家車位受新法及經濟氣氛影響,租售表現均處於按兵不動,無甚升跌,靜觀其變的狀態。電單車位則受違泊檢控增加影響,售價及租金分別上升25%及32%。本年總結「兩個轆」跑贏「四個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