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市民一向愛以電單車代步,電單車數量每日遞增,最新數字逾10萬8千多台;但合法停泊電單車位不足,政府又推出多項打擊非法泊車措施,導致車位近年不斷升值,電單車車位8 月最高叫價更升至20萬;私家車車位同樣有市有價,有市民表示購買車位後, 一周內已有人以高十萬元價錢求售!
電單車日增13台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截止7月底,全澳電單車數量為108,619輛,與去年同期的103,833輛相比,一年內激增4,786輛,全年計算每天增加13輛電單車,增幅驚人。今年電單車進口微升7%,電單車出售數量頭七個月為5,470部,現在本澳電單車位與私家車位數量已達至5:5。

車輛數量不斷增加,但車位卻華供求失衡。摩托車從業協會副理事長李仲森指,政府公布現時已開放或部份開放的26個公共停車場,共提供電單車車位4,194個,加上正在進行修改工程以及即將對外開放使用的停車場,電單車車位將升至7,700。數字看起來很龐大,但李說:「7,700個合法車位將路環等偏僻地區的車位亦納入統計數字內,對於眾多只於市區活動的電單車車主來說根本不實用。平日對電單車車位渴求的地區是南灣區及皇朝區,上班時間簡直是一位難求。」
回報率高達四厘
07年政府推行《道路交通法》,除了把違例定額罰款法提高至300元,還規定車主必須在收到告票後15天內繳款,否則移交法院追收,遵至一時間市民對車位的需求急增。之後交通局又推出多項政策和措施,如安裝電單車街道咪錶及劃分相關泊位。間接令電單車車位及私家車位價格一再被推高。
專門代理車位租賃買賣的車位皇總經理陳力旗表示,新建豪宅車位升幅最驚人,他說:「有客戶向我反映,剛購入一個私家車車位,一星期後便有買家以高10萬元的價錢向他購買。」私家車車位升值迅速,將帶動電單車車位價格上升。現時全澳最貴的電單車車位位於筷子基私人屋苑海擎天,叫價20萬。陳力旗認為投資電單車車位非常有優勢,管理成本低,回報率隨時比投資樓宇高。他舉例說:「買入一個價值九萬元的電單車車位,以每月300元出租,回報率可高達四厘!」隨著本澳人均收入增多,汽車數量又不斷增加,車位需求只會愈來愈大,長遠來看,車位的價格仍有上漲空間,待政府泊車規管法例實行後,必定會刺激市場,預計屆時普遍電單車車位價格將由現時的數萬元升至14、15萬不等。
後記:政府新交通政策間接推高車位價
政府近年不斷更新交通政策,原意是打擊違例泊車,順理本澳交通, 惟車位一直供不應求,間接助長電單車及私家車車位炒賣,一再推高本地車位價格。早前治安警察局交通廳廳長梅山明表示,現時本澳路面違泊情況嚴重,警方不能因居民無位泊車而不檢控,但會按輕重緩急處理。同時未來將加強與交通事務局合作,逐步在巴士站安裝違泊偵測系統,改善巴士站違泊情況,確保路面暢通。
本澳市民一向愛以電單車代步,電單車數量每日遞增,最新數字逾10萬8千多台;但合法停泊電單車位不足,政府又推出多項打擊非法泊車措施,導致車位近年不斷升值,電單車車位8 月最高叫價更升至20萬;私家車車位同樣有市有價,有市民表示購買車位後, 一周內已有人以高十萬元價錢求售!
首八月30萬宗違泊議員促搭公交自救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澳門現有電單車已超過十萬輛,但合法車位不足五萬個,其中36,000個更為路邊泊場,車輛數字與合法泊位存在著很大差距,不少市民選擇將電單車違例停泊於街道兩旁,形成違例泊車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今年首八個月違反道路規章的個案總數近32萬宗,違規數字中約九成為違例泊車,同比勁升逾四萬宗。當中以關閘區情況最嚴重,該區人口密度高,而且泊車位嚴重不足,橫街窄巷又多,電單車亂穿插和停泊情況普遍,數十部電單車擠在後巷或大廈行人道上,容易釀成意外。
議員歐錦新表示澳門車輛已進入超負荷狀態,他說:「現時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部( 電單車),但澳門市民根本沒有在停車場泊車( 電單車)的習慣,電單車本身是一種便於行駛及停泊的交通工具,車主都寧願泊回自己屋企樓下。」他認為市民只能「自救」,多乘搭交通工具,並希望政府改善好集體運輸系統, 落實執行公交優先政策。
全澳最貴五大車位排行榜
高價電單車車位主要集中在新型豪宅地區,如筷子基、沙梨頭等;而高價私家車車位則位於繁忙地段或傳統住宅區這些人口最密集地區,如南灣、雅廉坊、黑沙環等。
電單車車位(MOP) | |
1 海擎天 | 20萬 |
2 東方麗 | 18萬 |
3 樂易居 | 18萬 |
4 灝景峰 | 18萬 |
5 信毅花園 | 17萬 |
私家車車位(MOP) | |
1 中國法律大廈 | 150萬 |
2 高雅花園 | 130萬 |
3 金輝大廈 | 130萬 |
4 雅廉花園 | 128萬 |
5 海擎天 | 120萬 |
南灣車位創新高車位值200萬
在對岸的香港,車位同樣有價有市,位於鴨脷洲東部的臨海豪宅南灣,車位轉手成交價200萬(港元,下同),創區內新高價。根據香港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該車位業主在今年3月以153萬元購入,於7月以200萬元轉售,四個月便賺了4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