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於3月17日公布新一輪的《香港 電動車 普及化路線圖》,目標2050年前全港車輛零排放,意味要淘汰所有電油車,路線圖包括在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而現行與車主直接相關的 電動車 政策包括:
- 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寬減;
- 舊私家車「一換一」計劃;
- 電動私家車的牌費;
- 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
一般電動私家車的首次登記稅寬免額上限為9.75萬元。而「一換一」計劃讓購買新電動私家車並銷毀合條件舊車的車主,提供最高28.75萬元的首次登記稅寬減。電動私家車的牌費可參考我們另一篇文章《財政預算案2021|私家車 疫市加稅》。
20億元充電易資助計劃
政府去年推出的20億元「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資助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上限6萬個車位。早前文章《預算案推20億建充電器 私人車位可升級》有詳盡分析。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近日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坊間對於計劃反應十分熱烈,計劃僅推出5個月,現時已收到接近300份申請,涉及逾7.4萬個停車位,意味已超標。黃錦星透露原本預料3年內資助4萬車位,數字超乎自己所預料,不過未有透露會否增加資助。
雖然以上申請數字理想,但目前仍在申請階段,還需要經過政府審批及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同意的冗長程序,最後需時多久及有多少可以正式安裝使用仍未可知,對整體電動車普及幫助有限。
公共充電站嚴重不足
據運輸署資料,香港現時僅有3,351個公共充電站供車主使用,當中「標準充電站」是使用13安培電力的,這類家用充電頭,充滿整台車需要兩日,車主們一般不會使用。
而中速充電站大約需四個小時充滿,快速充電站則只需一小時。全港有1.8萬部電動車,中速及快速公共充電站共只有2,099個,分佈於不同地區,數量難以滿足1.8萬部電動車需求,車主還要四出找充電站及在停車場排隊充電。

擬天橋底設 電動車 充電站
環保署副署長馮浩然則表示,署方去年開始與生產力促進局在全港物色合適地點設立快速充電站,暫時已視察超過100個選址。他舉例指天橋底等位置現時或沒有特別用途,設立充電設施的阻力較少,會研究如何規劃這類充電站。
充電公共為主 私人為副
目前政府參考外地電動車充電經驗,私人車位充電為主,公共充電站為副,故推「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目標大幅增加私人車位充電的數量。
根據之前文章《預算案推20億建充電器 私人車位可升級》,私人車位安裝私人充電設置加可以增加物業價值。雖然如此,筆者認為香港如要令電動車普及,市民轉用電動車的比例大幅增加,重點在於公共充電設置,包括它的數量、覆蓋範圍及其充電的時間。
香港社會環境與外地差異很大,外地社區地廣人稀,居住多為獨立屋及低密度住宅,安裝私人充電設備的阻力較小,若以公共充電站要覆蓋整個社區亦不符成本效益。
相反,香港乃彈丸之地,地小人多,居住環境密度高,如要電動車普及,又以私人車位充電為主,在現存大廈的阻力相當大,因每棟大廈的業主動輒數百戶,需要業主立案法圑同意方可安裝。
然而,每個停車場的車位亦是百個以上,如大量安全充電設施,會令大廈的供電不勝負荷,可能需要升級大廈整體的供電設備,成本及涉及公務申請的手續又是另一層次的問題,所以要以私人車位為主要充電實在不切實際。
如以公共充電為主,香港地少而人口集中,比外地更能產生成本效益,只需要在技術再縮短充電的時間,公共充電站便可以像加油站一樣應付大量需求。按香港的情況,要科技上提升充電效率,還是解決業主立案法圑及大廈供電問題,那個可行?相信每個貼地的香港人都明白。
電動車 發展
在電磁製造及充電技術上,數年間正不斷進步,由早期的兩天充電縮短至現時的一小時,再進一步縮短相信指日可待。事實上,目前已有「集電弓」技術可用六分鐘充滿一部電動小巴,相信充電好像入油這麼快的日子會比每個車位有充電設置來得快。